字体
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3/3)页
了,那时的国有企业普遍效益不好。
一是因为技术设备落后。建国初的、民国的,甚至晚清的设备依然在使用。而国有企业大部分利润上交国家,没有资金更新设备。因此,资源消耗高,产品质量差等问题便应运而生。90年代,中国机床行业的技术水平,已经落后国外二三十年。
二是因为历史包袱沉重。到90年代末,许多国有企业已经有三四十年的的历史了,时间一长,退休职工就多,养老费用越来越沉重。而且国有企就是个小社会,有自己医院、学校、电影院等机构,这就需要供养很多非经营人员,这部分支出甚至占到管理费用的40%,导致许多企业不堪重负。
二是因为私企、外企、进口商品的冲击。相比于国有企业,私企、外企出现在中国的时间并不长,他们没有社会包袱,用工自由灵活,成本较低,可以雇佣廉价劳动力,甚至开“血汗工厂”。据统计,1980年至1997年,个体企业工业总产值由1亿元增至20376亿元,增加了2万倍,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工业总产值由24亿元增至20982亿元。这些企业的成长对国有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。
如果坐视不理,任凭国企继续亏损,情况将持续恶化,最终难以挽回。可如果搞兼并、破产,违背之前的契约,让职工下岗,也会产生诸多问题。最终,两害相权取其轻,政府还是选择了后者,“牺牲一代人”,根据“抓大放小”的原则,通过拍卖、承包等方式,将国有中小型企业转为民间经营,国有经济只控制国民经济命脉。
于是一家家企业集团成立,一家家不景气的工厂改制、破产。改制后,职工买断工龄,领取部分资金,相当于遣散费,黯然离开工作多年的单位,“以厂为家”,成为一个职工家庭永远的回忆。
在这个过程中,有两个现象令人深恶痛绝,一个是贪污问题,比如克扣职工的补偿金问题。还有就是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,职工下岗了,工厂却被贱卖,成为某些当权派个人资产。
王小川清楚地记得,后来某位领导人总结道:“某些地方,把国有企业改革简单化为“卖企业”,而且是半送半卖,还美其名为“改革”,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”。而收购桂花香酒楼的案例,确实非常成功,既没有让国有资产流失,职工又得到实惠,企业又盈了利,可谓三全其美。下一步,他将挑战更为艰难的任务,那就是收购精确无线电器材厂。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