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个集成电路,而国外发明集成电路是在1958年,相差实际上并不是很远,但国外却在1960年就出现了光刻技术,并且在1963年形成产业化。

1960年,美国GCA公司制造了第一台接触式光刻机,随后日本尼康和佳能开始研发并占据市场‌。

1970年,飞利浦开发出接近式光刻机,解决了掩膜与光刻胶多次接触产生污染的问题‌。1978年,GCA公司推出了世界第一台自动化步进投影式光刻机‌。进入90年代,光源波长从365nm降低到193nm,推动了制程的进步‌。

而兔子却是因为那场风暴,一直到77年恢复高考后,才有了第一台光刻机,落后了白头鹰整整二十年。

但我们的前辈却没有放下探索的脚步,早在1981年时就研制出了半自动的光刻机,并且在1985年的时候研制出了分步光刻机,与当时的白头鹰相比较,仅落后了7年。

可以说在那段时间我们并没有落后很多,那个时候的科学家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,至少当时我们的集成电路都是自己生产的,并不依靠进口,要知道当时的英特尔都是用的小日子过的不错人的光刻机。

然而,到了八十年代末,国外的集成电路价格下降,再加上很多企业盲目奉行“造不如买”的想法,导致兔子很多企业直接放弃了研发自己的产品,致使我国集成电路的研制出现了断层。

只有极少数的企业坚持独立自主,在夹缝中生存,不过也是艰难求生,还有一大部分因为竞争力不够,直接倒闭了,直到2000年以后兔子才幡然醒悟,可惜那个时候我们已经落后的太多了。

到了现在依旧是老一辈的科学家扛起了重任,从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前辈,到中国芯片之父邓中翰‌前辈。

只不过,以前欠的外债实在是太多了,经过几十年的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